苏州日报报道我公司创新创业先进事迹
[ 所属分类:
行业资讯
日期:2014/7/22 人气:3896 ]
苏州日报报道我公司创新创业先进事迹 2014-07-18 09:02 来源:苏州日报 字号
给丢失数据送“救心丸” □苏报记者 钱 怡
【编者按】 一年又一年,一届又一届大学毕业生离校、走上求职路。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,自主创业成为不少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、寻求自我发展乃至实现人生梦想的一种选择。 创业,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事业,不仅需要勇气和创业精神,更需要智慧、奉献和长期坚守,而“师兄师姐”们的创业故事,也许是最好的指引和“心灵鸡汤”。今天起,苏报推出“我的创业故事”栏目,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“过来人”的经验和法宝。 【创业故事】 电脑中的海量数据突然丢失,真是一件“急煞人”的事情。对于一家公司而言,可能蒙受巨大损失。这时,“数据恢复”、“碎片提取”技术,就成了“速效救心丸”。在苏州,就有这样一家大学生自主创办的企业,专门给“丢失”的电脑数据送去“救心丸”。他们凭借精湛技术,已打下了苏州数据恢复领域的“半壁江山”。 跑遍50多个乡镇社区 亏本做出好口碑 “2010年,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毕业实习。偶然发现了数据修复这个领域,感觉挺有前途的。”苏州科技学院2010届毕业生李志伟,现在已是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总经理,他回忆创业初始,从“灵光一闪”到付诸实施,并非空想。“当时,我们摸了底,感觉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,数据恢复行业发展较快,可苏州基本还是空白。”当年,李志伟就跟3名同学商议,凑钱从俄罗斯购回一套数据恢复设备,10多万元的投入,让他们的启动资金全部花光。 “当时为了能尽快赚钱,跑遍了苏州50多个乡镇、社区,每到一个地方就找几个电脑维修点谈合作。”李志伟说,“凡是有硬盘数据丢失需要恢复的,让他们都介绍过来,低于市场价格做,亏本做。慢慢的,我们的服务得到了认可,每个代理点也成为重要的客户渠道。”最困难的时候,李志伟与合伙人,每个月只拿1000元工资,一直拿了一年半,直到2012年底他们的营业收入已有160多万,才发了点年终奖。 凭借精湛的技术,李志伟的公司在苏州业内名声越做越大,帮助一批大型民企、国企、机关事业单位完成了数据的“灾难性”挽救恢复。如今,苏州数据恢复领域的市场份额,他们占到一半以上,其技术水准在省内也是数一数二。 抓住稳定赢利点 再拓展新业务 去年,李志伟公司营收已有460多万元,同比增长近200%,这样的成绩,让不少大型企业表达了注资的意愿。“有公司愿意投几百万,我拒绝了,不是不缺钱,而是我们还没有这个准备。300万营收的公司跟600万营收的公司,就有不同的管理方式,这个提升过程,要靠自己去积累。如果现在突然拿了这多钱,容易迷失方向。”李志伟说,大学生创业不容易,成功率也不高,曾与他一起参加过苏州创业大赛的20多个团队,如今存活的只有两三个。 “我觉得创业,首先要有稳定的赢利点,这个赢利点再苦再累,哪怕利润不高,也要坚持做,这是基础。”李志伟看来,有不少大学生企业起步挺好,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容易陷入“小钱不想赚,大钱赚不到”的困局。其次,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有一个强势的领头人,他要勤奋、目光长远,注重内部团队的管理,“一个人是做不好一家公司的,必须靠合作,合作才有新思路。” 掘到“第一桶金”后,李志伟有了新业务——数据处理和分析。“苏州的数据恢复市场规模有限。我们在接触客户过程中发现,他们对数据处理有需求。”李志伟说,现在正处于大数据时代,很多数据分散在各个领域、各个部门,不互通,因此造成数据不及时、不精确,他们可以帮助实现数据的有效分类、科学处理,并进行系统分析。有了这个新业务,李志伟今年的目标是600万营收。 【人物名片】 李志伟,1987年生,2010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,曾带领团队在第三届“创业姑苏”青年精英创业大赛上获B类项目奖,闯进全国创业大赛前十名。2011年与大学同学合伙创立苏州绿数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,从事存储介质的数据恢复、安全存储及数据开发处理和分析服务。
![]() |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